一、指导思想
2025年,重庆市科技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坚持以党建引领,工作将紧密围绕重庆市是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导向,坚持“规范、专业、创新、协作”的工作原则,聚焦科技前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前瞻性、交叉性科学问题,推进科技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助力重庆市的科技创新。
二、工作目标
• 项目资助与管理:完成 2025 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庆市科技发展基金会)项目的资助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和验收等环节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 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各类项目资助,吸引和集聚市内外优势科研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 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助力重庆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 社会服务与公益:积极开展科技公益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尤其是要重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三、重点工作
(一)项目资助与管理
1. 项目申报与评审:严格按照《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组织好 2025 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庆市科技发展基金会)项目的申报工作,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和数量。在评审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邀请专家进行严格评审,确保资助项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2. 项目实施与监督:加强对资助项目的跟踪管理,定期检查项目的实施进度和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的成果进行科学评估,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3. 项目验收与总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组织项目验收工作,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对优秀的项目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项目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二)实施川渝科技合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强川渝科技项目合作管理,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加强科技合作,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按照市科技局指导意见,将实施川渝科技合作项目,助力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
1. 创新科技发展基金: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医疗公益基金项目,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资助重点医疗机构、高校和金凰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重点支持生命科学领域的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推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四)社会服务与公益项目
1. 坚持科技普及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活动,如科普讲座、科普竞赛和科技论坛等,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2. 知识产权保护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请、使用、转让和权利保护等方面咨询服务,举办知识产权系列公益讲座,营造科技创新生态。
3. 重视乡村帮扶。继续实施酉阳县铜西村的乡村振兴项目,完善铜西小学校科普帮扶项目。
(五)设立中西医临床科研专项基金
为鼓励重庆市医疗系统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探索中医和西医在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结合点,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形成更完善的临床诊疗体系,培养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跨学科人才,推动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由云南圣科药业有限公司发起设立重庆市科技发展基金会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专项基金。基金规模200万元,存续期五年。资助范围:(1)中医临床研究: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的疗效评价,形成规范化治疗方案;优势病种(如骨科疾病等)的诊疗方案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大疾病的研究。(2) 中药新药研发:基于中医理论的创新药物研发,挖掘中药新的药用价值;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实施彭水县科技教育公益项目
彭水县作为相对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基金会实施彭水县教育科技公益项目,为彭水县提供资金、物资、技术等支持,改善当地学校的科普教育条件,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提升彭水县中小学生科技素养,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1、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商界传媒集团,帮助彭水县申报国家级科技教育实验县。
2、实施3D虚拟机器人公益科普教育项目,开设线上机器人科普教育公益课堂,同时,抓好示范学校项目。
3、举办人工智能科普知识和人工智能模型操作讲座,提高师生对Al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4、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通讯技术创新大赛(教育部白名单),力争彭水承办该大赛区域性复赛。
(七)等级评估工作
科技基金会3A级评估将于2026年1月到期,应重新申请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近几年,在市科技局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基金会有了较快发展。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和完善内部治理,运作管理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借申请等级评估机会,基金会的等级评估由3A级社会组织申请升级为4A级社会组织。
(八)继续做好《故城遗痕》书籍公益出版
《古城遗恨》书籍以独特视角展现特定历史时期重庆故事,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传承文化和讲好重庆故事方面一定会发挥应有作用。合作各方严格把控书籍质量,从内容撰写到装帧设计都追求高品质。力争在2025年10月至12月份正式出版发行。同时,积极做好书籍推广。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推广,包括社交媒体平台宣传、举办新书发布会、在科研机构及文化场所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提高书籍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抓好科研机构、髙等院校、科技园区等推广工作。让《古城遗恨》顺利与读者见面,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 。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基金会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与市科技局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2. 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基金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项目资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工作流程。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 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和高效。建立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 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5.资金幕集。资金募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事关基金会的发展壮大。继续扩宽募资渠道,创新思路。力争完成募资2500万元,为今年的各项公益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重庆市科技发展基金会将在 2025 年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为重庆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