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 类别 | 项目名称 | 申报单位 | 项目 负责人 |
1 | 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面上) | 基于7.0T高分辨磁共振指导的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介入开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958代管)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刘渠 |
2 | 体位管理在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患者术后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吴敏 | |
3 | 益气活血方通过调节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958代管)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高乐女 | |
4 | 髂股血管介入通路并发症预警模型的构架及穿刺、置管技术的改进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张国武 | |
5 | 3D打印金属假体结合骨髓富集技术重建脊柱肿瘤术后结构性骨缺损的技术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958代)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戴威 | |
6 | 慢性骨髓炎患者报告结局动态轨迹及护理康复模式的构建应用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郑婷婷 | |
7 | 葡萄糖/ROS双响应丝素蛋白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刘晓华 | |
9 | 渝产道地药材野菊花中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分子发现及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王冬生 | |
12 | 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技术指导蛋白多肽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应用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孙启荻 | |
16 | 基于ddPCR检测血浆cfDNA丰度和完整性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 | 胡礼仪 | |
17 | 焦虑伴发的肠道菌群紊乱在结直肠癌继发性化学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 | 韩容 | |
18 | 肠道微生物组学分析在PD-1单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在治疗胰腺癌腹膜转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王瑜 | |
19 | 基于四基因甲基化水平应用于胃癌早筛、指导热灌注治疗及预测复发风险的临床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黎晖 | |
20 | 西妥昔单抗联合PD-1单抗与化疗治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李娟 | |
21 | 干细胞再生医学军民融合发展及应用态势预测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郑靖民 | |
22 | 综合医院日间化疗智慧管理范式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黄小龙 | |
23 | 协同视角下DRG病组药品耗材消耗与质量管理运行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杨勇 | |
24 |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开展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黄渐青 | |
25 | 基于医保“两库”建设的医院DRG智能审核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潘宏冉 | |
26 | 虚拟仿真技术在医院感染防控教育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陈炜 | |
27 | 基于DRG相关数据分析,构建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液管理新机制 | 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 | 李云龙 | |
29 | 数字化医院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 重庆医科大学 | 黄毅 | |
30 | 妊娠丢失专病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研究 | 重庆两江民生医院有限公司 | 刘光励 | |
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9项) | ||||
32 | 基于国人MDCT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创伤性脑损伤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构建及智能化诊断应用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熊坤林 | |
33 | HSPG2通过EGF样结构域调节唾液酸化修饰促进MDS干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王利 | |
35 | 基于噬菌体与类器官模型的肝细胞癌免疫治疗新靶点发现及靶向策略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向骁 | |
36 | DPP4抑制剂通过下调mGPDH促进群集化细胞迁移改善糖尿病溃疡创口愈合的机制与应用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隆敏 | |
40 | SLC6A4促进血清素吸收介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铁死亡耐受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徐双年 | |
41 | 放化疗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作用SPP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陈川 | |
43 | 胆碱能神经调控CHRM2+CAF-TNFRSF9+Treg免疫抑制轴促进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抵抗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李建军 | |
44 | PBRM1招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兰卫华 | |
45 | 靶向PD-L1/CD47的功能性核酸框架药物用于直肠癌放疗增敏的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王喆 | |
47 | 多功能靶向纳米粒通过 DAMP 通路诱导免疫原性死亡增敏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张妮 | |
50 | GRA4缺陷减毒弓形虫通过下调自噬抑制肺腺癌干细胞增敏EGFR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刘小兵 | |
51 | 瘤内微生物通过DNMT1介导的VGLL4基因甲基化调控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刘权兴 | |
52 | LPXN介导的SQSTM1/GPX4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王志强 | |
54 | Treg细胞分泌IL32促进组蛋白乳酸化介导CD8+CD97+T细胞分化参与SLE病理机制的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李景怡 | |
55 | PFKFB3调控Rad50乳酰化修饰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CD4+T细胞凋亡抵抗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戴欢子 | |
56 | 基于scRNA-seq和HTS2技术探讨参芪四物汤缓解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血虚证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谭雪 | |
57 | 氟西汀通过增强NPC1介导的胆固醇溶酶体转运减轻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RPE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刘莛 | |
60 | 糖免疫筛查点Siglec-9信号通路在血小板异常活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干预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曾东风 | |
61 | 血管内皮细胞代谢重编程致Weibel-Palade小体胞吐障碍在创伤性凝血病中的作用机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毛庆祥 | |
63 | 卒中后抑郁的神经炎症生物标志物及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武靖 | |
64 | NEC通过SP-NK1R轴诱导基底细胞增殖在2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柯霞 | |
65 | ZBTB5-mTORC1信号通路在胃癌微环境氨基酸竞争中作用及干预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向俊宇 | |
66 | HDAC11通过去乙酰化RNF216抑制GGT5泛素化降解促进子痫前期发展及机制研究 |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 陈琳 | |
67 | 抑制JAK/STAT通路减少A1星形胶质细胞促进脊髓损伤轴突再生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薛兴森 | |
68 | ROS响应性利福霉素纳米药物调控菌群-代谢-炎症网络在新生儿NEC精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陈盛 | |
69 |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方案选择模型在辅助生殖治疗中对获卵数及助孕结局的优化研究 |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 沈小力 | |
70 | 脑内源性雌激素在多发性硬化炎性脱髓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孟召友 | |
72 | 膝骨关节炎滑膜淋巴管长入调控软骨退变的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廖军义 | |
73 | 围术期肝源性肺损伤中的关键参与靶标解析和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李雨捷 | |
74 | 电场通过细胞外囊泡miRNA29b抑制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瘢痕增生机制解析及电场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张家平 | |
75 | AI赋能的多模态MR影像学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及生物力学响应中的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陈婷 | |
76 | 基于多组学解析肥胖加重ARDS的关键分子及其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魏珂 | |
77 | 抗菌药物促进外膜囊泡介导的KPC-2质粒在细菌间水平传递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孙凤军 | |
78 | 化疗耐药持续状态细胞促进乳腺癌转移的作用与机制研究(958代管)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唐鹏 | |
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08项) | ||||
80 | 自然基金(面上) | 线粒体甘油磷酸脱氢酶调控Sirtuins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脂毒性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张瑞 |
81 | NPY甲基化修饰介导父代高血糖致子代下丘脑能量稳态调控失衡 | 重庆医科大学 | 李欣宇 | |
82 | 人参皂苷Rg1改造脂质体搭载波生坦用于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蒋毅 | |
83 | 虎杖苷通过Nrf2通路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生成缓解肺动脉高压作用机制研究 |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 郑希 | |
84 | 内质网-线粒体交互作用在体外循环术后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梁春水 | |
87 | stattic@pcn-224/Pt-HA 增敏放疗免疫效应多模态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应用基础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梁燕 | |
89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源的CCL7促进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吴磊 | |
91 | Xiap通过增强5-LOX介导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保护结直肠癌细胞免受铁死亡影响从而降低抗PD-1疗效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彭渝 | |
92 | aPKC-ι调控侵袭性伪足形成及功能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杜广胜 | |
93 | 基于单细胞测序和肿瘤类器官技术探讨OAS1调控卵巢癌PARPi耐药的机制研究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何密斯 | |
97 | DTX1通过泛素化降解PCNA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封奕 | |
98 | RNF17通过调控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增强c-myc表达在前列腺癌激素抵抗阶段的作用及功能研究 | 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 | 吴文强 | |
99 | EZH2上调可溶性应激诱导配体抑制NK细胞清除膀胱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958代管)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周晓洲 | |
100 | 靶向间充质干细胞递送EGCG治疗放射性骨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刘超 | |
101 | 微环境响应性仿生纳米材料激活cGAS-STING通路重塑适应性免疫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吕辉 | |
102 | 髓核细胞Pptc7乳酸化修饰调控线粒体自噬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胡志雷 | |
104 | 急性肝脾肺创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研究 |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 李传明 | |
106 | 微管相关丝苏氨酸激酶样蛋白(MASTL)通过 EMT 通路促进肝癌血管拟态生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罗强 | |
112 | 内质网应激反应及各细胞器交流介导慢性肌腱病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舒涵 | |
113 | 基于多模态融合感知的胸腹部损伤分级及预测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唐昊 | |
115 | 天然辣椒碱抑制I-125粒子近距离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李良山 | |
117 | 基于多参数CMR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介导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 | 重庆大学 | 涂春蓉 | |
120 | HBXIP调节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杨丁懿 | |
122 | 环状RNAcirc_0000521通过APE1介导安罗替尼小细胞肺癌疗效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蹇丹 | |
124 | MUC1通过MAPK-Elk-1-PD-L1通路参与γδT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的机制研究 |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 张洪川 | |
125 | THBS1通过CD36/ GCN5L1信号轴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增殖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朱丽丹 | |
127 | circPDHK1编码蛋白PDHK1-241aa调控肾透明细胞癌的代谢重编程的作用机制研究-958管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王永权 | |
131 | 清胰颗粒调控色氨酸代谢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缓解AP重症化的机制研究 |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研究院) | 周琪 | |
134 | 基于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研究GIPR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 | 西南大学 | 田振 | |
135 | 溶栓与神经保护双功效的HSP47抑制剂脂质体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伍雯 | |
138 | 替罗非班预防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胡子成 | |
139 | 抗菌药物压力下鲍曼不动杆菌侵入并介导宿主损伤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樊莉 | |
141 |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成功再通后辅助动脉溶栓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周金 | |
142 | 基于毗邻血管直径比与临床协变量的多模态数据分析预测大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病因新策略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吴娅 | |
143 | 基于人工智能的急性脑卒中共病特征分析及风险因素模型构建及优化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郭昌伟 | |
144 | 缺血性脑卒中与帕金森氏病共病特征与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李小树 | |
145 | 负载依索唑胺PLGA微球治疗青光眼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孙成 | |
148 | TGF-β2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邹欢 | |
151 | 纳米酶负载D-甘露醇-6磷酸钠通过抑制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和清除过氧化物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重庆医科大学 | 朱鹏 | |
152 | 肝移植免疫血栓形成机制及其纳米药物干预策略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张玉君 | |
153 | 活化中性粒细胞通过oxLDL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在DCD肝移植术后胆管纤维化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 | 癌帮帮(重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余鸿强 | |
154 | MCC950通过抑制NLRP3炎症复合物参与哮喘小鼠不同表型气道炎症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 蒋静 | |
158 | 早期龋诊断及其活跃性评价研究(958代管)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熊宇 | |
159 | 负载纳米MgB2/木犀草素的温敏复合水凝胶用于感染伤口的治疗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陈剑鸿 | |
162 | 基于多组分核酸酶的外泌体分析技术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评估中的应用研究-958代管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舒秋霞 | |
165 | 宫颈癌循环肿瘤DNA的超灵敏检测新方法研究 | 重庆邮电大学 | 浦丹 | |
166 | 基于肿瘤类器官建立宫颈癌精准诊疗疗效预测平台 | 重庆大学 | 隆玲 | |
169 | 仿生多功能氨基酸基纳米递药系统实现TNBC多模态诊疗一体化研究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余清华 | |
170 | 关于ZNF831通过转录下调CTNNB1抑制乳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徐琰 | |
171 | m1A通过改变QKI稳定性调控Luminal型乳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张晔 | |
174 | 仿生纳米颗粒胞内自聚集用于乳腺癌联合治疗的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苏晓娜 | |
175 | 免疫功能状态影响HIV相关淋巴瘤侵袭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陈双 | |
178 | 奥希替尼下调TOP2A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和靶点确证 | 重庆大学 | 李超 | |
180 | 多级粒径变化吸入式复合微球用于肺癌的治疗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冯燕 | |
181 | 不同类型肺癌呼出气VOCs的代谢机制及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智能早期监测和优化应用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陈杼君 | |
182 | NSUN3介导线粒体tRNA甲基化信号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干性维持的分子机制研究 | 重庆医科大学 | 曾瀚庆 | |
184 | 维甲酸调节肺泡病理性血管生成在新生儿难治性ARDS中的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李宛卫 | |
186 | ARHGAP4通过激活NF-κB/CCL2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促进AML恶性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齐燕 | |
187 | 青蒿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 徐浩 | |